唇亡齿寒。西蜀的灭亡,对东吴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如果不保持内部的安定团结,奋发图强,想长期偏安江左是根困难的。实际上,东吴的统治,在孙权称帝以后,已逐渐走下坡路。孙权统治东吴的时间最长。他是三国时期有作为的统治者之一。尤其是在前半生,他能团结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等,信任他们,注意发挥他们的才智,在赤壁之战中战胜了曹操,在荆州之争中消灭了关羽,在独亭之战中打败了刘备,保住了江东,占据了荆州,建立了重大业绩。
221年,孙权接受曹还吴王封号后,派中大夫赵咨为使臣见曹五致谢。曹石问道: 孙权是一个什么样的君主?赵咨回答说是一个聪明、仁智、雄赂的君主。曹还说:何以见得?回竿说:纳鲁肃于凡品,是其聪;拔吕蒙于行阵,是其明;获于禁而不害,是其仁;取荆州兵不血刃,是其智;据三州(荆、扬、交)虎视天下,是其雄;屈身于陛下,是其赂。这个评价,并不算过誉。
229年孙权称帝后,对自己曲文武官员开始不加信任,越来越刚惧白用。
233年,割据辽东、政治上反复无常的公孙渊向孙权上表称臣。孙权很高兴,立即实行大赦,并且派重要官员太常张弥、执金吾呛曼率领近万人的军队,带着大批金宝珠货,乘船前往辽东,授予公孙渊燕王封号。
以丞相顾雍为首的满朝文武都认为,公孙渊不可信,只派吏兵数百人,护送宿舒、孙综(公孙渊使节)回去就可以了。孙权拒不接受。东吴的元老张昭竭力规劝,反复辩论,孙权还是不听。孙权还认为张昭是在众人面前折辱他,要把张昭杀掉。张昭不满,便声称有病,不参加朝会。张弥、许曼到辽东之后,果然被公孙渊杀死。公孙渊还把他们的首级送往曹魏请贷。孙权为了挽回影响,用软硬兼施的手段,使张昭又出来参加朝会。
孙吴政权主要是在南北地主、士人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张昭、周瑜、鲁肃等人出身于北方,是孙策、孙权创业时的心腹。孙权也注意笼络江南地主、士人,吴郡的顾、陆、朱、张四大姓成了孙吴统治的重要基础,他们作郡吏的就数以千计*孙权称帝后,主要依靠南方土着,顾雍、陆逊是他们的代表。孙权称帝后,无论是对北方南来的、还是南方土着的文臣武将,都存有戒心。对带兵守边的将领,要他们交出妻子做人质,如有叛逃,便杀戮人质,甚至灭及三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