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1SG三国私服,三国群英传私服,三国SF发布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历史演义回顾 >

酒在三国历史中地位与作用

时间:2012-08-30 01:35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酒在中国饮食文化中的意义非同小可。它不同于饭菜肉食的纯生理性享受,它还能使人获得精神的愉悦,所以有酒才不俗,才高一些档次。饮酒饮得醉了,方可进入新的境界。

  酒在中国饮食文化中的意义非同小可。它不同于饭菜肉食的纯生理性享受,它还能使人获得精神的愉悦,所以有酒才“不俗”,才高一些“档次”。饮酒饮得醉了,方可进入新的境界。但醉酒有许多坏处,比如误事,比如伤身体。明乐天大笑生《解愠编》卷五《酒祸》诫日:酒是伤人之物,平地能生荆棘。惺惺好汉昏迷,醉倒东西南北;看看手软脚酸,蓦地头红面赤。弱者谈笑多言,强者逞凶斗力。官人断事乖方,吏典文书堆积;狱卒不觉囚逃,皂隶长遭马踢。僧道更是猖狂,寺观登时狼藉;三清认作三官,观音唤做弥勒。医卜失志张慌,会饮交争坐席;当归认作人参,丙丁唤做甲乙。乐人吹笛当箫,染匠以红为碧。推车那管高低。把柁何知横直。打男骂女伤妻,鸡犬不得宁息。扬声叫讨茶汤,将来却又不吃。妻奴通夜不眠,搅得人家苦极。病魔无计支持,悔恨捶胸何益?  看来,醉酒实在足一桩“失体”的事。

  不过,这是以“他者”的眼光来评判的;站在饮者自己的角度,醉酒实是一桩乐事,是一个妙不可言的境界。庄子说,醉了的人就是从车上坠下来电不会有什么大碍。死生惊惧不入乎心中,靠的是酒。(《达生》)曹植说,醉的时候,“质者成文,刚者成仁,卑者忘贱,窭者忘贫”。(《酒赋》)酒可以令人处于不同于日常的生命状态。《古诗十九首》云:“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这是以酒来忘却人生苦短的悲凉感受;阮籍、嵇康、刘伶诸名士常常烂醉不醒,那是以酒避祸,求得艰难时世中的短暂安乐;陶渊明闲居乡村,他的田园生活时时有酒作伴,那是为了体悟“欲辨已忘言”的“真意”;《水浒传》里鲁智深说过:“洒家一分酒,只有一分本事;十分酒,便有十分的气力!”武松也是“没酒没本事。带一分酒,便有一分本事;五分酒,五分本事。”“若吃十分酒,这气力不知从何而来。”这里酒又与生命力紧密联在了一起。从大方向上说,饮酒、醉酒是为中国文化所认同甚至激赏的。

  林语堂先生在《生活的艺术》一书中指出,酒“这样东西,比之别物更有所助于文学”,“能有助于人类的创作力,得到极持久的效果”。他还引用了一位美丽的上海女士在她半醉之时,以灿花妙舌畅论的酒的美德:一个人在半醉时,说话含糊,喋喋不休,这是至乐至适之时。在这时节,一种扬扬得意的感觉,一种排除一切障碍力量的自信心,一种加强的锐感,和一种好像介于现实和幻想之间的创作思想力,好似都已被提升到比较平时更高的行列。这时好像使人具有一种创作中所必须的自信和解放动力。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