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年十二月,孙权袭杀关羽之后,给曹操上书,歌颂功德,称说“天命”,劝他当皇帝,自己情愿称臣。曹操读罢这封信,出示给群僚们看,并说:“孙权这小子。想把我放在炉火上烤啊!” 他说这句话一方面是指出孙权并非真意,一方面也是想看看群臣的态度。这时,文官以侍中陈群为首,武将以将军夏侯悖为首,懂得曹操的意思,便趁机向曹操劝进。陈群说:“汉朝到现在仅剩一个名号而已,一尺土地,一个老百姓都不归汉朝所有,期运早已尽,历数早已终。所以早在桓帝、灵帝时期一些宣传谶纬的人都说‘汉行气尽,黄家当兴’,殿下(对王的称呼)应期,十分天下而有其九。群生注望,远近臣服。应该畏夭知命,没什么值得谦让的。”夏侯悖也说:“天下皆知汉朝的气数已尽,一个新的朝代正在兴起。自古以来,能为民除害,为百姓所归的,就可以做天下之主。现在殿下征战30多年。功德着于黎民百姓,为天下人心所归。 当皇帝既应天,又顺民,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曹操考虑到自己老了,身体又有病,不能久存于人间,称帝不一定有利。还是留给自己后辈更合适。于是他回答说:“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意思是说即使当皇帝的时机已经成熟,自己也不当;要像周文王给周武王创造条件那样,让自己的儿子去当皇帝。没过一个月,即220年正月,曹操就病死了,终年66岁。曹操死后曹丕嗣位为魏王、丞相。 曹操临死前留下遗嘱说:“我在军中依法办事是对的,至于小的忿怒,大的过失,不应当效法。天下还没有安定,不能遵守古代制度。我有头痛病,很早就戴上了头巾。我死后,穿的礼服要像活着时一样。安葬之后,文武百官便脱掉丧服。驻防各地的将士,都不要离开驻地;官吏们都要各守职位。入殓时穿一般的时服,埋葬在邺城西面的山冈上,跟西门豹的祠堂靠近。不要用金玉珍宝陪葬。”曹操一生提倡俭约,反对厚葬,临死时还念念不忘。由于曹操的提倡,一时造成一种风气,有的官吏穿了新衣,坐了好车,舆论就说他不廉洁,反之,就说他廉洁。这固然是一种表面的看法。但经曹操的提倡,使过去那种奢侈淫逸的恶习,有一定改变,还是有其积极作用的。 曹操死后不到一年的时间,曹丕逼汉献帝退位,自己做了皇帝(魏文帝)。曹魏正式建国,都洛阳,改元为黄初元年,追尊曹操为魏武帝。曹操生前让儿子当皇帝的愿望总算实现了。我们评价历史人物不应看他是否当了皇帝,是否“篡夺”了别人的帝位,而应该看他的所作所为,对社会发展是否有利,对经济文化的进步是否有利。 曹操一生的活动,有哪些对历史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呢?主要有: (一)他发动的兼并战争,尽管也带来了一些破坏。但结果出现北方广大地区的统一,这适应了社会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要求,对人民生活、社会发展是有利的;(二)他所采取的恢复发展生产的措施和缓和阶级矛盾的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有利的;(三)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和贡献,对文化的发展是有利的。 因此,尽管曹操是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他的所作所为有其阶级局限性(如镇压农民起义),但他在历史上的功绩。是应该予以肯定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