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总是手拿羽毛扇?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论是什么时侯,什么地方,总是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摇羽毛扇,一副神仙形象。诸葛亮手持羽毛扇的形象,最早可以追溯到艺文类聚一书。此书67卷所引东晋裴启语林一书记载,诸葛亮与司马懿在渭滨对阵时,司马懿使人密觇武侯,见其乘素舆,着葛巾,持毛羽,指挥三军。司马懿闻而叹道:可谓名士矣!据此,人们一舣都认为,诸葛亮总是手持羽毛扇,是为了表现出一种名士或儒将风度。这也是汉末至南北朝期间名士的装束时尚。罗贯中这样播写诸葛亮,也是为了突出诸葛亮的智慧与不凡,把他塑造成神仙一类的超凡人物。
近来有人提出一种新的说法,认为诸葛亮如此装束,是出于健康原因,他是因为强撑病体才不得不如此装扮的。不过此说有些牵强,难以令人信服。
另外隆中对策是诸葛亮提出的还是后人杜撰的呢?刘备三愿茅庐 向诸葛亮讨教争夺天下的方略,诸葛亮给他分析了夭下大势,提出了着名的隆中对策。在 对策里,诸葛亮根据当时的形势,提出了包括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在内的一套完整的战略和策略,深为刘备所钦服。后世对 隆中对策评价甚高,以至于南宋大侨朱熹在评价历代定天下之策时,推诸葛亮的隆中对策。
但是近年有人对隆中对策的着作权提出质疑,认为 一诸葛亮与刘备首次会面时,正值曹操率十数万大军南下,形势极为严竣,但是诸葛亮在其对策中却置现实危机于不顾,在那里坐而论道,口出大言,时而讲近期目标,时而论远期目标,似乎曹操不仅没有率大军主动出击,而且奄无作为地在那里坐等刘备在这位诸葛先生的辅佐下去收拾他,消灭他。而这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论者认为,隆中对策这一定天下的锦囊妙计很可能是后人依据诸葛亮在其前出师表中所说的三顾 草庐之语附会一番,而杜撰出来的这种说法颇近情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