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4年(嘉平六年),中书今李丰和皇后的父亲张缉,密谋除掉司马师,以夏侯玄(曹灾的姑表兄弟)代替他掌政。又因事机泄露,被司马师杀掉。司马师以为这件事同皇帝曹芳有关,便废掉曹芳,另立十三岁的高贵乡公曹琶为帝。王凌、毋丘俭相继被诛灭,使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内不白安,于是收众心, 养死士,以防有变。257年(甘露二年),司马昭特地派心腹贾充去诸葛诞处慰劳,以观察其动静。贾充试探说:京师的诸贤人,都愿意曹魏政权禅让给司马氏,你以为如何?诸葛涎大怒,表示坚决反对。为了激话葛诞早反,以便师出有名,司马昭升任诺葛诞为司空,召他回京城。诸葛诞果然疑心害怕,便杀掉扬州刺史乐琳,起兵反对司马昭。诺葛挺起事后,采取联结东吴,拒守扬州,以逸待劳的方针。东吴派投降过来的文钦领兵支援,并另行发兵救应。诸葛诞调动十几万大军,拒守扬州。司马昭亲自督军26万南征,费了很大力气,才把诺葛诞围困于寿春,又分兵堵住东吴的救兵;第二年,终于攻破寿春,将诸葛诞杀死。
司马昭镇压谙葛诞之后,司马昭为亟相、晋公,把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在自己手里。260年(甘露五年),魏帝曹琶见威权日去迟早要被废掉,想作最后挣扎。他召来侍中王沈、尚书王经和散骑常侍王业,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我不能坐在这里,等侯被他废掉的耻辱。现在你们应当和我一起行动,讨伐司马昭。王经说:如今大权在司马昭手中,朝廷官员都为他效力。我们掌握的兵甲太少,没有力量对付他。这样做太危险了。曹髦不听,从怀中掏出写在黄色绸缎上的话书,投到地上,说:我的主意已定,即令身死,也不可怕,何况还不一定死:于是率领左右侍从出击。这时王沈、工业已向司马昭报信。曹髦的进攻,自然是以卵击石,结果失败被杀。
曹髦死后,司马昭又立了14岁的陈留王曹夹为帝。这时,司马氏的政敌,几乎被清除殆尽,司马昭真的要当皇帝了。但他考虑在登上皇帝宝座之前,最好再建立些功业,多捞些政治资本。263年(景元四年),他命令邓艾、钟会率军灭蜀,就是出于这种考虑。264年,司马昭称晋王,立他儿子司马炎为王太子、副相国,抚军大将军。第二年,他投来得及当皇帝就死了,把皇帝的宝座留给了他的儿子司马炎。司马炎先继承晋王王位,不久,曹灸掸让,司马炎称帝(史称晋武帝),建立晋朝,历史上称为西晋。从249年司马朗杀掉曹爽,掌握曹魏政权,到这时已过去十七个年头。在这十七年中,司马氏维护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打击敌对势力,取得相当成功,同时也多少顾及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注意缓和阶级矛盾。所以司马炎取代曹魏政权,所遇到的阻力是不大的。早在邓艾、钟会率军伐蜀时,吴国的屯骑校尉张惮就曾评论说:
曹石、曹钗时,刑罚繁多,福役沉重,东西征伐,没有安宁的时候。司马效父子多次立大功,掌权之后,减免老百姓的一些沉重负担,关心他们的疚苦,民心归于他们已经很久了。所以淮南三次反叛(指王凌、毋丘位和诸葛诞),腹心之地并末扰乱;曹髦被杀,四方也末骚动。他们任贤使能,冬尽其心,统治的根基已经巩固。这段话,概括了司马氏取得成功的一些原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