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1SG三国私服,三国群英传私服,三国SF发布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三国故事集锦 >

曹操自取下策的失策例子

时间:2013-02-25 23:37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曹操脱华容之难,逃至南郡安歇。曹仁置酒给曹操解闷,曹操忽然失声痛哭。众人急问其故,曹操说: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人失也!在这里曹操为什么突然想起郭嘉郭奉孝呢?若奉孝在,又会用何策来避免此欠大失呢?因曹操没说,我们不得而知。但曹
  曹操脱华容之难,逃至南郡安歇。曹仁置酒给曹操解闷,曹操忽然失声痛哭。众人急问其故,曹操说: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人失也!在这里曹操为什么突然想起郭嘉郭奉孝呢?若奉孝在,又会用何策来避免此欠大失呢?因曹操没说,我们不得而知。但曹操既然提到郭奉孝,自然就使我们想起奉孝缓兵杀二袁的杰作来。郭嘉在临死前,给曹操的遗书中说:今闻袁熙、袁尚往投辽东,明公切不可加兵。公孙康久畏袁氏吞并,二袁往投必疑。若以兵击之,必并力迎敌,急不可,若缓之,公孙康、袁氏必自相图,其势然也广曹操依计,公孙康果然送来二袁人头。这次赤壁之战,虽然情况不同,但也完全存在宾不顿而利可全的可能性。可惜曹操没有看出,更没有利用这样的机会。
 
  首先,东吴存在着可以用政治手段纳降的可能。当时东吴内部分化为主战、主降两大派。而主降一派,但人数多,而且势力大。主降派中包括被称作孙权手下第一谋士的张昭。张昭的影响很大,孙策曾有内事不决,可问张昭的遗嘱。张昭主降的理由看似也比较充分,他认为:曹操拥目万之众,借天子名,以征四方,拒之不顺。且主公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既得荆州,长江之险,巳与我共之矣,势不可敌。众谋士全都附和说:子布之言,正合天意。从与诸葛亮舌战的群儒们的言谈中,更可以看出他们的反战主降的态度。在整个东吴,除了几个当年随孙坚、孙策打天下的武将之外,恐怕只有鲁肃坚持主战了。相比之下,这只是微弱的少数,实在势孤力单。
 
  此时孙权则无所适从,他曾为难对吴闻太说:今曹操屯兵于江汉,有下江南之意。问诸文武,或欲降者,或欲战者。欲待战来,恐寡不敌众;欲等降来,又恐曹操不容:因此犹豫不决。可以看出,孙权心理上曹操自作聪明,大路不走,偏入华容小道,郁知关羽早已在此等候多时的天平正在左右摆动,难以平衡。从东吴上下的心态分析,此时正是曹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大好时机。孙权欲战,担心寡不敌众。曹操大军压境,又据有长江天险,已基本可以镇住其战心。剩下的只是想办法解除孙权恐曹操不容的疑虑这样一件事。而要解除孙权的疑虑,政治手段足以办到。但是从整个战争过程中,曹操只是写了一封恐吓信,而这封恐吓信又被东吴当做宣战书。这实际上是提着棒子叫狗,越叫越远。曹操留下这个空白,却被刘备集团所利用,刘备虽自身难保,但及时派出了请葛亮前去游说。诸葛亮驳斥了群儒,支持了鲁肃,说服了孙权,在主战的这个托盘上加了一个重重的砝码。丛这个意义上说诸葛亮的三中不烂之舌,抵得上曹操的百万大军,这就叫做上兵伐谋。
 
  其次,即使不能使孙权投降,对于曹搡来说,也完全有可能破杯孙刘联盟。如果孙刘联盟结不成,就可采取各个击破的办法,分别将孙权、刘备灭掉。当时孙刘两家为了各自的利益,尽管都有联合的愿望,然而不利于联合的障碍也颇多。例如,刘表与孙权有杀父之仇,世代不曾来往,同时东吴群臣对刘备始终存有戒备之心。顾雍曾说:刘备因为曹操所败,故欲借我江东之兵以拒之,主公奈何为其所用乎?张昭也说:这是中了孔明之计了!此时曹操若能及时地采取离间之计,很容易使两家反目成仇。自己就可以隔岸观火,取渔人之利。然而曹操却同时对两家步步紧通,其结果正像孙子所说的那样: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共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从这个意义上完全可以说,是首操促成了孙刘联第三十一话自以为是论东风得意忘形用胼兵盟。我想郭嘉如果不死的话,肯定不会犯这种战略上的错误。
 
  曹操不但喜欢读《孙子兵法》,而且对注释《孙子兵法》很有贡献。他不仅尽了删削繁芜之劳,而且有国发精微之功。但在自己的用兵实践中,他有时却忘记了《孙子兵法》中的基本原则。其实《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谋攻,即: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胜敌,其次是通过外交手段取胜,再次是使用武力战胜敌人,最下策才是直接攻打敌人的城池。曹操的赤壁之败,丄是因为放弃了上策,而取其下策所致。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