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1SG三国私服,三国群英传私服,三国SF发布网

曹真死后,司马懿全面负责对西蜀的战争

时间:2012-08-06 14:07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231年,曹真死后,司马懿全面负责对西蜀的战争,领兵同诸葛亮对抗。由于阻击西蜀军队有功,235年(青龙三年),被提升为太尉,主管曹魏军事。 237年(景初元年),辽东太守公孙渊(公孙康之子),自立为燕王,署列百官,对抗曹魏朝廷。

  231年,曹真死后,司马懿全面负责对西蜀的战争,领兵同诸葛亮对抗。由于阻击西蜀军队有功,235年(青龙三年),被提升为太尉,主管曹魏军事。

  237年(景初元年),辽东太守公孙渊(公孙康之子),自立为燕王,署列百官,对抗曹魏朝廷。第二年,司马懿率军四万远征辽东,进至辽水。这时公孙渊派将军卑衍、杨祚等领兵数万,依辽水的有利地势,坚营高垒。阻击魏军。公孙渊见魏军来势很猛,派人向孙权求援。孙权同意出兵攻魏,声援公孙渊,同时写信回话说:“司马懿善于用兵,变化如神,所向无前,我深为老弟忧虑。”

  事实表明,孙权对司马懿的称赞,并不是毫无根据的。战争一开始,司马懿针对敌军的情况,采用声东击西的办法,先出疑兵攻击敌军的南部,把敌军吸引过去,然后领兵突然袭击敌军的北部,抢渡辽水。渡过辽水之后,司马懿并不进攻敌军营寨,而作直取公孙渊老巢襄平(今辽宁辽阳)的态势。手下人不明了这是什么意图。司马懿解释说:    “敌人坚营高垒,想用此消耗我们的兵力;我们攻打它。正中他们的计策。古人说,敌人虽然深沟高垒,如果攻击他必救的地方,他就不得不离开它同我们作战。敌人大军集结在此地,后方巢穴空虚,我军直指襄平,敌人恐惧,必然出战。这样,我们就可以打败他们。”

  卑衍等见魏军越过营寨直向襄平方向扑去,果然率大军追赶,司马懿便督军回击,“三战皆捷”,大获全胜,接着进围襄平。这时连日下雨,辽水暴涨,平地数尺,给魏军带来很大困难。公孙渊军乘此机会,出城放牧、樵采,旁若无人。魏军将领主张吃掉出城的敌军,司马懿不同意。一个叫陈珪的问司马懿:“过去攻打上庸时,八部并进,昼夜不停地攻击,所以只用半个月的时间,就拿下了它,斩杀孟达。现在我军远道而来,反而不急于攻打敌人,我不明白这是什么道理?”司马懿回答说:“那时孟达军队少,粮食可支持一年,我军将士四倍于敌人,而粮食不够用一个月;以一月图取一年,哪能不采取速决战呢?而且是以四击一,可以消灭他有生力量。如今,公孙渊的军队比我们多,粮食则比我们少,我们没有必要仓促进击。这次我们离开京师远征,不怕敌人攻打我们,就怕他们逃跑。现在。他们的粮食快用完了,我们的包围圈还没合拢。如果急于攻打,掠夺他们的牛马,破坏他们的樵采,这是故意驱赶他们逃跑。用兵应该善于根据条件的变化。现在敌人凭靠人数众多和雨天给我们带来的困难,和我们相持,虽然饥围,但还不肯认输。我们应当示弱,使他们安心。如果图小利,惊动他们。这不是好办法。”

  不久,雨停下来,水逐渐退去。魏军完成对襄平的包围后,起土山,挖地道,做楼车、钩梯等攻城器具,昼夜不停地攻打。城中粮食用尽,公孙渊军心动摇,杨祚等人首先投降。公孙渊见大势已去,便同儿子公孙惰率领数百骑兵突围。魏军将他们父子杀死,占据了襄平。    司马懿是当时曹魏最有谋略的人物。曹操崇尚节俭、禁止奢华的思想作风,被他继承下来了。魏明帝大兴土木。修建宫室,制作靡丽。司马懿多次上书,要求罢除一些徭役。他平定辽东回来后,在京城服役的还有一万多人。他上书罢除,“节用务农,天下欣赖”。

  233年(青龙元年),司马懿在关中开成国渠,筑临晋陂,灌溉田地数千顷。241年(正始二年),他支持邓艾在淮河南北大搞军屯的建议,发展生产。第二年,他奏请穿广漕渠,引黄河水人汴,灌注于东南诸陂揭。243年,他又在河南开淮阳、百尺二渠,    并修复一些旧的陂塘。这些都有利于生产的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